证券杠杆 特色打法“造血” “政银企村”合力 下沉延伸自然村 “五兄弟”各展所长 集体经济更有“赚头”
在云浮的广袤乡村证券杠杆,一幅幅生动的村集体经济改革画卷正徐徐展开。
云城区土门村,油茶飘香,农文旅融合发展,昔日旧貌换新颜;云安区富林镇生态养殖小区内,全自动化投喂系统高效运作,村集体经济收入节节攀升;罗定市山田村,桃花盛开,游人如织,一杯特色奶茶成为增收新亮点;新兴县现代化养殖小区内,青年农民满怀希望,用科技赋能传统养殖业;郁南县南瑶村,依托高铁优势,打造商业圈与旅游手信街,让村集体经济搭上高铁“快车”。
云浮五大县(市、区),如同五虎争先,在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广阔舞台上,各展所长,特色打法层出不穷,扭住更多“关键点”,攻坚延伸至自然村一级。
●南方日报记者冯焕哲
云城区
南药花卉双轮驱动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近段时间,云城区云城街道土门村很“火”,尤其是下辖的新屋自然村,凭借其今年数月间的美丽变身,人气迅速上升,兄弟县区纷纷前来学习点赞。
乡村旧貌换新颜,除了环境整治的成效外,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土门村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种植油茶835亩,带动农文旅发展,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万元;充分盘活本地山溪水资源,通过资源供给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同时,以云城区“南药之乡,绿色康养”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土门村建成了云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馆和土门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直播推介南药、油茶、农家米、腐竹、炒米饼、南乳花生、番薯等农产品。
南药飘香富万家。云城区具有悠久的南药种植历史,南药产业成为不少村集体的支柱产业。如前锋镇崖楼村,结合“典型村”创建,采取“药企+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式南药种植,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规模发展南药种植,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花卉种植是云城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另一特色。在前锋镇罗坪村常朗自然村的云城区省级花卉现代产业园里,连片的温室大棚内分区分块整齐堆放着大大小小的发财树盆栽,生机盎然。据了解,罗坪村“两委”干部积极发挥组织引领、党员示范作用,探索推行“村党组织+公司(基地)+党员+农户”共建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罗坪村周边逾3000户农户转型种植发财树,人均年增收近万元,发财树已真正成为村民心中的“发财树”。目前,罗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正稳步增长,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常朗自然村通过和永盛公司联动共建,集约村内土地实行两个10%的新发展模式,即预留10%的土地作为村民归边机动地、收取租金的10%用于发展常朗自然村公益事业,有力地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罗坪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勤贤说,村里的环境、服务设施也随之不断改善,人气越来越旺了。
云城区“绿色经济”蓬勃发展,既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又利于生态建设。不少村委正进一步规划开发乡村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和南药康养等旅游产品项目,产业联动,丰富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云安区
引入委托模式解决“管理难”问题
在云安区富林镇高效生态养殖小区,封闭式管理鸡舍井然有序,全自动化投喂系统定时补充饲料;两头的通风设备保证棚内温度恒定以及消除异味;大屏实时监控,鸡只的动态一清二楚……2022年5月,云浮启动17个“政银企村”共建生态养殖小区的建设,涉及肉鸡、肉猪和肉牛养殖,富林生态养殖小区就是首批建设项目之一。
富林镇富海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桂连表示,项目建设之初,云安区统筹各行政村的各类财政扶持资金1800万元注册成立了安农公司,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这家平台公司的主要股东;随后平台公司撬动银行融资1900万元,合计投入3700万元用于建设养殖小区项目。
近年来,云安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效显著。针对行政村,云安区统筹投入资金1.52亿元,2023年通过项目运营产生收益1014.66万元。针对自然村,2023年云安区共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然村)试点100个,其中58个发展“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42个投资“工业+”项目。目前,全部“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项目已开工。
此外,云安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工作在全市实现了“三个最高”:2023年全区114个村(社区)经营性收入实际到账率最高;省、市级抽查各村经联社负责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相关事宜知晓率最高;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然村)试点项目开工率最高。
在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过程中,容易遇到“管理难”的问题,养殖、贷款、分红等事项均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运作。为破解该问题,云安区引入“委托管理”模式。通过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经营的方式,将建设好的家庭农场委托给具备相关管理经验、拥有较好市场销路的龙头企业进行管理,由龙头企业安排的养殖机构负责托管代养、贷款偿还、收益分红等服务,并签订养殖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镇人民政府四方协议,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共同发展。目前,已有3个“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项目签订四方协议。
罗定市
打造文旅IP“唤醒”乡村土地
春日赏花,夏日品茗,罗定市的乡村之旅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从罗平镇山田村的桃花烂漫到苹塘镇大虾村的露营风情,再到加益镇“益香”手打柠檬茶饮店的清新解暑,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不仅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更为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罗定市罗平镇山田村,藏着一家特别的奶茶店,桃香和奶茶香的搭配为小村添了休闲味,也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据了解,罗平镇山田村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所属该村的塘角自然村盘活村中闲置土地,借助“南粤红旗渠”长岗坡渡槽“人工天河”的IP,吸引奶茶店入驻,每年2万元的租金将用于“百千万工程”人居环境建设。
赏完桃花,再往苹塘镇大虾村走。大虾水库,水平如镜,峰林小山点缀,清风轻拂,一些游客伴着日落在水库边的露营基地搭起帐篷。近年来,大虾村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的“抱团发展”模式,通过佛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牵线搭桥,投资100万元建设了露营基地,目前已运营创收8万多元,流转50多亩土地。同时,正延伸发展观光旅游、农家乐和亲子体验活动等。此外,大虾村正大力推进“垦造水田”项目,顺利流转土地320亩,不仅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巧妙盘活了村内闲置地块。
炎炎夏日,在罗定市加益镇,本土品牌“益香”手打柠檬茶饮店的顾客络绎不绝,其独特风味和文化IP获得众多食客的青睐。茶饮店的柠檬正是产自加益镇香水柠檬种植基地。该基地位于双益村,通过“政企村+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旺水、木寨、清水、排阜、石头、加益社区居委等7条村(社区)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村居共同种植香水柠檬。
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罗定市巧妙融合文旅资源,精心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新IP。同时,罗定市还强化“政银企村共建”模式,成功实施并巩固了两个高标准的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其中,船步生态养殖小区项目总投资金额1.5亿元,占地面积约1024亩,产能规模达每年100320头肉猪;苹塘生态养殖小区项目总投资2.45亿元,占地面积约320亩,存栏母猪5000头,年出栏肉猪125000头。两大项目并驾齐驱,不仅丰富了罗定市的农业产业结构,也实现了罗定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新兴县
产学研合作为养殖小区提供技术保障
“投资800万元,设计规模为2个标准化养殖区,存栏生猪4000头,预计可为周边2个自然村完成年度10万元收入目标。”7月30日,新兴县天堂镇东中居委鲤鱼尾“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正式揭幕,参加仪式的相关负责人兴奋地说道。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落地,越来越多的村集体当上了“股东”,也吸引了更多的青年返乡工作,投入乡村振兴当中。
两年前,“90后”小伙子萧伟贤回到云浮新兴,在车岗镇“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零基础”开始养鸡。在农户管理员手把手教学下,他已对整个流程熟稔于心。如今,对收益满意的他决心一步步朝“职业农民”进阶。
萧伟贤所在的车岗镇云卓面养殖小区,除了带动入驻农户个人增收,还一举助力车岗镇完成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的目标。生产效率的提升,得益于养殖技术的提升,“政银企村”共建的养殖小区,已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小区转变。
养殖小区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联动机制上,温氏统一为合作农户提供种苗、饲料、药物疫苗、技术、回收销售服务,农户负责饲养环节,公司承担市场风险;在技术支撑上,多年来,温氏发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积累的畜牧科技成果广泛运用在畜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加工环节的精准化、营销环节的品牌化。目前,温氏已掌握畜禽育种、疾病防控、饲料营养、环境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为当地“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钱袋子”鼓起来,就能更好地优化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吸引人才回流。在新兴县新城镇的云吟村,这一积极变化尤为显著。该村巧妙利用集体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将其反哺于环境整治项目中,不仅实现了村庄面貌的华丽转身,更成功腾出了一片占地5000平方米的宝贵土地,精心规划并打造成了风景如画的观景湖,让昔日乡村焕发新生,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也极大地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宜居性与吸引力。
郁南县
利用“资源经济+”优势发展村集体经济
在郁南县桂圩镇元珠矿业项目现场,机器轰鸣,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这个年产能1000万方的超级大矿项目,不仅限于矿产资源开发,更是利用“资源经济+”优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载体。郁南县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将项目红利精准导入,为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提供保障。
郁南县不仅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因交通网络的完善而迸发出新的村集体经济活力。走进风景秀丽的郁南县南江口镇南瑶村,高铁飞驰而过。据悉,南广高铁南江口站日均旅客流量超过1800人次,节假日更是突破5000人次大关。这个人流量为南瑶村集体经济带来了什么?
立足村级实际,挖掘资源禀赋,南瑶村通过充分利用高铁站场前的闲置土地,建设高铁站商业圈一期项目,打造配套停车场和商铺,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约10万元。目前,高铁站商业圈二期项目正准备招投标,计划今年9月动工建设,预计为南瑶村年增收3万至5万元。此外,南瑶村计划利用高铁站前10多亩闲置地,打造“印象南江”旅游手信街。同时,南瑶村谋划修建10亩黄金百香果产业园,借助高铁商业圈的辐射效应,打造“农家乐+民俗+乡村旅游”项目。搭乘上高铁的“快车”,巧妙地将这一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
近年来,郁南投资近3亿元用于5个“政银企村”共建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及入股矿业资源项目,全县200个行政村(社区)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5万元以上并可持续发展。选取100个自然村为试点,与温氏集团和德康公司合作,以“政银企村农”共建家庭农场或美丽牧场的模式,发展自然村集体经济,力争2024年底试点自然村集体收入实现10万元以上。
■数读村集体经济
云城区
●前锋镇和南盛镇养殖小区项目第一、第二季度租金收益188.9087万元
●截至7月底,云城区落实项目选址共13个地块,计划建设13个“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项目,带动80个试点自然村发展,落实项目选址率100%
云安区
●行政村:云安区统筹投入资金1.52亿元,2023年通过项目运营产生收益1014.66万元,其中“自然资源+”项目收益804.75万元,养殖小区收益209.9万元。2024年上半年通过项目产生收益420.14万元,其中“自然资源+”项目收益364.14万元,养殖小区收益56万元
●自然村:2023年云安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然村)试点共有100个,其中58个发展“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42个投资“工业+”项目。目前,“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项目开工率100%,覆盖58个试点自然村,项目预计总投资2.8亿元,计划年上市肉鸡2800万羽,带动试点自然村每年取得经营性收入10万元
罗定市
●2023年,罗定市336个村(社区)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收入目标,其中市级统筹达标291个,占比86.6%,自行创收达标45个,占比13.4%。2024年上半年,收入5万—8.5万元的行政村(社区)149个,占比44.3%;收入8.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社区)86个,占比25.6%
●2024年上半年,罗定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2642.5万元;养殖小区共到账收益1028.92万元,其中船步养殖小区到账收益508.92万元(每季度254.46万元)
新兴县
●新兴县养殖小区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实现719.08万元的经济收益。目前已有27个家庭农场动工建设,每年可为95个自然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增收
●截至9月2日,新兴县在110个先行先试的自然村中,已成功吸引29位合作能人参与,并初步落实34个选址,覆盖110个自然村(覆盖率100%)
郁南县
●郁南县目前“政银企村”共建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共5个,共计约683.38亩,总投资2.04466亿元,2023全年完成分配收益约1056万元
●目前郁南县100个试点自然村中,计划建设12个项目,其中家庭农场项目9个可带动15个自然村,美丽牧场项目2个可带动5个自然村证券杠杆,入股德康自营场项目1个可带动80个自然村